秉承著終生學習的企業(yè)文化,在重慶辦參加培訓學習的一行人不顧炎炎烈日,在何經理的帶領下走進鵝公巖大橋施工現(xiàn)場,通過實地體驗夯實理論基礎。
重慶方言風趣幽默,看著石碑上的“丁丁貓兒”、“幺不了臺”、“馬起臉”、“瞎塊兒”、“洗白”和“寶器”等等,是不是一臉懵逼呢?這些就作為重慶方言的八級考試,留給大家來解答吧。
領略完重慶方言的魅力,就沿著錯綜復雜的重慶高架,走進鵝公巖大橋的施工現(xiàn)場。
橋全長1.628公里,主橋為雙塔雙懸索自錨式懸索橋,梁部為鋼箱梁結構,引橋部分為現(xiàn)澆預應力箱梁。
參觀過程中,同事們對于不同的部位構件相互考核,何經理也對一些部位進行提問,比如:圍堰,鋼支架,門式橋塔,蓋梁,橫隔梁等。可以看到,現(xiàn)場橋梁正在進行頂推施工,土木人頂著炎炎烈日為祖國的建設奉獻著自己的力量。
通過這次實地的學習,我們加深了對于橋梁結構的認識,也深深的體會到實踐的重要性。
“火巴耳朵”可是獨創(chuàng),連字典都沒有呢。但是何經理是不是特別像是代言人呢?